但是,这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迷失。很多消费者可能已经在淘宝、微博、豆瓣等平台上搜索商品后却发现商家信息与实际商品并不对等,就会在没有什么提示或者没有浏览的情况下迷路,感觉下来商品很廉价,于是选择放弃。但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尤其容易发生,这些购物者并不知道哪种商品本身的质量为好,甚至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方面收获这些方面的知识,于是他们纷纷将购物与其它商品通过比例划分。在商品拍卖的过程中,商品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用户的一种代入感,使得用户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寻找这些商品的价值和性能,许多交易者都经历过类似的折中感受,进而产生受骗乃至被骗的感觉,最终还是放弃交易。
因此,我们在交易平台上找到的这些恶意用点击完成交易的人,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与此类人为的交易。
二、消费者身份不全,没有对所选商品产生信任感
因此,从上述的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,如果我们通过浏览和试探,浏览到一类商品的过程中,一方面会得到大量的商家推荐,另一方面可能判断这个商品的质量应该适可而止,最终放弃交易。这样的情况存在的缘由,我们可以想象有以下几种:
1、考虑失去购买兴趣
当我们的导购或提供商给客户查询时,最后交易的结果就是告诉客户所购买的商品能给其带来多少价值。而如果客户认为对商品并没有价值,即便是现金也不会产生信任,那么之前所产生的销售也会有一定的影响,且一旦失去吸引力,虽然交易会带来短期的销售,但是过后就不会再有效益了。